廚房需要隔間嗎?開放式、半開放與封閉式一次懂
發布日期:9/7/2025
「要不要做開放式?」核心不是美不美,而是你怎麼煮、煮多頻繁、家人怎麼走。
台式料理油煙量高、炸烤多,排煙與清潔難度影響全屋空氣與維護成本。
開放式、半開放式、封閉式廚房怎麼選?
挑選廚房格局時,常在 開放式廚房、半開放式廚房、封閉式廚房 三者間猶豫不決。
快篩公式
1. 烹飪頻率
-
每週熱炒 ≥5 次 → 建議選擇 半開放或封閉式廚房,更能控制油煙與氣味。
-
偶爾料理 → 開放式也能兼顧美觀與互動。
2. 氣味容忍度
-
客餐廳能否接受料理後的油煙與食物殘味?
-
如果 不想餐廳殘留氣味 → 建議 加門片 或選擇 獨立排煙系統。
3. 家庭成員需求
-
有幼兒或長輩 → 動線安全、火源隔離特別重要,建議 半開放式廚房 最折衷。
-
單身或雙人小宅 → 開放式能放大空間感、增加互動性。
選擇口訣
-
高油煙 → 封閉式廚房
-
中油煙 → 半開放式廚房
-
低油煙 → 開放式廚房
開放式、半開放式、封閉式廚房比較:優缺點與適合族群完整解析
挑選廚房設計時,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:我要開放式、半開放式還是封閉式廚房?
三種型態各有優缺點,也適合不同的生活方式。
以下整理完整比較,幫助你快速判斷。
開放式廚房(與客餐廳連通)
優點
-
空間感放大、視覺通透
-
家人互動佳,中島設計容易成為社交核心
-
坪效高,小宅也能兼顧美觀
缺點
-
油煙與噪音容易外溢
-
清潔負擔較大
適合族群
-
輕食族、少油煙烹調(如烘焙、咖啡、簡單料理)
-
小家庭或單身宅
改善對策
-
搭配 高效抽油煙機
-
採用 輕油烹調
-
加裝清淨機、規劃回風導流
半開放式廚房(玻璃拉門/高吧台/格柵)
優點
-
保留採光與互動
-
可依需求關門控煙,靈活度高
-
適合現代家庭需求
缺點
-
五金與門軌需精準,不然容易漏煙
適合族群
-
大多數家庭
-
台式料理、需要兼顧親子互動的家庭
改善對策
-
使用 落地玻璃推拉門(高氣密)
-
下方地軌或上吊滑軌+門縫毛刷,提升控煙效果
封閉式廚房(獨立空間)
優點
-
最強的控煙與降噪效果
-
衛生與安全最容易管理
缺點
-
視覺相對孤立,與家人互動較少
-
需加強採光與回風設計
適合族群
-
高頻熱炒、炸物
-
多人共煮、習慣 中央廚房 的家庭
改善對策
-
門縫止煙條+強制送風/回風系統
-
避免壓力差把油煙帶回室內
快速選擇口訣
-
高油煙家庭 → 封閉式廚房
-
中油煙/親子互動 → 半開放式廚房
-
低油煙/小宅坪效 → 開放式廚房
台式高油煙廚房排煙與通風設計要點|抽油煙機選型、管線配置與補氣攻略
台灣家庭熱炒、油炸頻繁,廚房排煙與通風設計就成為關鍵。
若規劃不當,不僅油煙殘留影響健康,還可能造成異味回流。
本文整理 抽油煙機選型、排風管設計、補氣與安全措施,幫你一次掌握高油煙廚房的解方。
抽油煙機怎麼選?風量、靜壓缺一不可
-
側吸/近吸機種:捕煙效率高於傳統歐式煙機,更適合台式重油煙烹調。
-
風量建議:
-
一般家用:14–20 m³/min
-
高油煙熱炒:20+ m³/min
-
-
靜壓重點:若是 長距離排管 或 公寓共用管道,需選 高靜壓機種,避免油煙倒灌或排不出去。
排風管線設計:直、短、大最有效
-
管徑:建議 150 mm 優先,風量才能發揮。
-
彎頭數量:越少越好,最多不超過 2 個 90°。
-
管線長度:越長、轉彎越多,風量折損越嚴重;必要時可加裝 增壓風機 或 強制排風。
補氣與回風:解決負壓問題
強力排風必須搭配 補氣,否則會產生室內負壓,導致油煙回流。
-
補氣方式:烹飪時 微開窗 或安裝 新風系統。
-
半開放/封閉式廚房:需設 回風口,並在門下方預留 10–15 mm 縫隙,確保空氣循環。
安全加分:火源與感測器不可少
-
瓦斯爐旁:建議加裝 一氧化碳警報器,保障安全。
-
電磁爐區:可設計 上掀式擋煙板,減少油煙外溢。
廚房格局與尺寸黃金值|動線、通道寬度與檯面高度完整指南
規劃一個好用的廚房,不僅要看美觀,更要符合人體工學與日常動線。
以下整理 工作三角形、通道淨寬、檯面高度與設備尺寸 的黃金值,幫助你在裝修或改造時一次到位。
工作三角形動線:效率的核心
-
水槽—爐台—冰箱 三點構成的工作三角形:
-
三邊總和:4–7 公尺
-
單邊長度:≤2.7 公尺
-
-
重點:動線不交錯、避免繞路,才能大幅提升烹飪效率。
廚房格局與通道淨寬建議
-
一字型/走廊型:淨寬 900–1000 mm
-
雙排型:淨寬 1100–1200 mm
-
L 型/中島型:中島四周至少 900–1000 mm
✅ 小提醒:通道太窄會擁擠、太寬則浪費坪效。
檯面高度與長度:符合人體工學
-
檯面高度:
-
標準:900 ±20 mm
-
矮身/揉麵需求:850–880 mm
-
-
檯面長度:
-
兩房:2400–3000 mm
-
三房:3000–3600 mm
-
快速公式:身高 ÷ 2 + 5 cm ≈ 舒適工作高度。
家電與設備尺寸規劃
-
冰箱位:寬 700–900 mm
-
洗烘塔深度:650–700 mm
-
規劃原則:先把 冰箱、洗衣設備等大件家電畫進平面圖,再決定櫃體,避免「先做櫃體、再塞家電」的錯誤。
半開放式廚房設計|如何做到不漏煙?密封與通風完整攻略
半開放廚房結合了 採光通透與控煙需求,是許多家庭的首選。
但若設計不當,油煙仍可能外溢到客廳、餐廳。
以下整理 門體設計、局部屏障、風場控制 三大重點,教你如何打造「美觀又不漏煙」的半開放式廚房。
門體與五金:密封性是核心
-
玻璃材質:建議使用 8–10 mm 強化玻璃,安全且耐用。
-
推拉門設計:
-
上下止煙毛刷:有效降低縫隙漏煙。
-
五金緩衝系統:讓推拉更安靜耐用。
-
-
地軌 vs 上吊滑軌:
-
地軌:密封性最佳,但需注意清潔。
-
上吊滑軌:清潔方便,密封略弱。可依 清潔便利 vs 密封需求 做取捨。
-
局部屏障:源頭減煙更有效
-
爐台後方擋煙玻璃:建議 高度 300–400 mm,能有效阻隔油煙與油花。
-
高吧台設計:
-
高度 1000–1050 mm
-
功能:遮擋油煙飛濺,同時可當作臨時餐檯或備餐區。
-
風場控制:抽排與補氣缺一不可
-
烹飪中:抽油煙機必須全開,並搭配 適度補氣(微開窗或新風系統),避免形成室內負壓導致漏煙。
-
烹飪後:抽油煙機延遲 5–10 分鐘再關閉,確保餘煙排出乾淨。
廚房收納與家電配置攻略|讓空間整潔又順手
廚房最容易雜亂的地方就是 家電與收納規劃不足。
透過高櫃、抽拉設計與家電櫃整合,就能有效把亂源收進櫃體,讓廚房空間乾淨又高效。
高櫃與抽拉設計:收納動線更順手
-
抽屜/抽拉籃:常用器具優先放在抽屜或抽拉籃,拿取方便。
-
高櫃配置:放置低頻率使用的重物,減少搬運困擾。
-
隱藏垃圾桶:抽拉式垃圾桶避免異味與視覺干擾,保持廚房整潔。
家電櫃規劃:集中又安全
-
烤箱、微波爐、蒸烤箱:建議集中在同一列高櫃,並預留 排熱孔與專用插座,確保使用安全。
-
小家電(電鍋、氣炸鍋等):設置 拉出托盤+獨立插座,使用後可推回櫃內,維持檯面整潔。
動線設計:洗切煮一氣呵成
-
黃金動線:洗 → 切 → 煮,避免來回走動與交叉動線。
-
流理台設計:靠近水槽設置瀝水架與收納,縮短備餐與清理時間。
結論
廚房要不要隔間,取決於烹飪頻率、油煙強度與家庭動線。開放式重互動與視覺、半開放兼顧採光與控煙、封閉式則把油煙與噪音控制到最低。
無論選哪種,只要排煙(高靜壓+大管徑+補氣回風)與尺寸動線做到位,再把收邊與安全落實,廚房就能好看、好用又好清。
FAQ|常見問題
Q1:我想開放式但會煎牛排,怎麼辦?
做半開放玻璃門+高靜壓側吸機、Ø150 管徑,烹飪時開窗補氣,完畢延時 10 分。
Q2:老公寓排煙管很長會不會吸不動?
挑高靜壓機型、減少彎頭、必要時加輔助風機;若共用管道,與專業評估壓損。
Q3:玻璃拉門要地軌還是上吊?
地軌密封較好、易擋煙;上吊好清潔。可加下檔條與毛刷提升氣密。
Q4:瓦斯改電磁爐就沒油煙嗎?
熱源改變不等於零油煙;油煙主要來自油脂裂解,仍需抽風+補氣。
Q5:中島會不會很吃坪?
中島寬 600–900、周邊900–1000 即足;它可兼備餐、備餐與收納,坪效高。
Q6:抽油煙機風量越大越好?
要看靜壓與管路;大風量但低靜壓照樣吸不動。優先高靜壓+大管徑。
Q7:半開放門縫漏煙怎麼救?
加裝上下毛刷/磁吸封條,門下留回風縫,同時調整補氣。
Q8:租屋可以做半開放嗎?
可用成品玻璃折門/移動屏風,排煙管走表面明管;退租可復原。
想知道室內裝潢設計的風格有哪些呢? 以下連結帶您瞭解
👉 高雄室內設計推薦-收納專家-小資裝修-協會教會你如何選擇好的室內設計公司
奇點空間設計:高雄室內設計推薦。室內裝修、裝潢、老屋翻新延申閱讀
旅人空間設計:高雄室內設計推薦。室內裝修、裝潢、老屋翻新延申閱讀